汽車**性是多數汽車消費者考慮的問題,汽車鋼板的厚度也是大家特別關注的,除了部分歐美車型和越野類車型之外,真正做到鋼板“厚實”的車系為數并不多。另外還有某些車型,鋼板厚度平均值僅0.7毫米!更值得關注的是,關于汽車鋼板厚度**情況的調查,目前在世界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。那么,到底什么車型的鋼板厚度是**的,厚度**的標準又在哪里?
一 檢測流程介紹
車身覆蓋件厚度檢測(即鋼板厚度檢測)過程中把被測車型分為五大部分,分別是引擎蓋、車頂、前后車門、左右車側圍以及后備箱蓋板。為了測試的準確性,每一部分又隨機選取三個測試點,通過計算三個被測點的平均值得出該部分鋼板厚度的數據。*后取五個部分鋼板厚度的平均數據,作為該款車型鋼板厚度的平均參考值。
二 檢測結果
此次調查涉及自主、歐系(包括英、法、德等)、日系、美系車共26個品牌、95款車型。根據有關《汽車工程手冊》記載,車身外部件用于頂蓋、車門、翼子板、行李箱蓋、發動機蓋等地方的鋼板,一般厚度允許從0.8mm-2.0mm。所有車型的測試結果如下。
三 結果分析
1 車越小并非皮越薄
根據經驗我們往往會認為,受制于成本控制的因素,車身越小價格越便宜的車型其鋼板厚度也會越薄。不過從我們的實測結果來看,事實并非如此。確實有部分小車的鋼板厚度實測結果較薄,但對于更多品牌來說,基本都做到了一視同仁。一些A0級或A級車的鋼板厚度甚至還超過了部分品牌旗下B級車的鋼板厚度。 因此,車小不一定鋼板就薄,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態度。
與此相對的,我們或許會認為,豪華車應當擁有更厚的鋼板厚度。但現在,這個觀點也不成立了。在此次鋼板厚度調查中,兩款寶馬車型顯得非常特別。應用了輕量化技術后,寶馬328Li和寶馬X1的鋼板厚度實測平均參考值分別只有0.82mm和0.86mm,遠小于同級別的大眾帕薩特和大眾途觀,但是仍然擁有足夠的強度可以保證車內乘員的**。
在輕量化技術的應用下,豪華車也不一定鋼板就厚,相反還能兼顧降低油耗和保持車身強度兩方面的需求。
2 自主品牌/日系車不敵歐系/美系
之前普遍認為,日系車鋼板較薄而德系美系車鋼板相對較厚,那么實際測試結果是否如此呢?
從整體來看我們可以發現,表現*差的并不是日系車,而恰恰是我們的自主品牌。抽樣調查的幾個自主品牌汽車鋼板厚度平均值均僅在1mm上下,而有些品牌車型的鋼板厚度平均值甚至還不到1mm。
日系車并非鋼板都很薄,整體表現要好于自主品牌。但若以1.2mm厚度為線進行劃分,我們可以看到,分界線以下多數為自主品牌和日系車,而歐系車和美系車則幾乎都處于分界線上方。因此,日系車鋼板較薄而德系美系車鋼板相對較厚這一觀點并非無中生有,我們的檢測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。自主品牌和日系車仍然有待提高。
3 SUV鋼板厚度平均值高
不同的車型有著各自不同的用途和設計理念。目前大行其道的城市型SUV由于脫胎于成熟車型平臺,單從檢測數據看,其基本保持了與母平臺車型較一致的鋼板厚度水平,且在剛性上略有提升;而對于像路虎這類純粹的越野車來說,比普通城市SUV更需要較厚的鋼板做防護。因此路虎品牌也成了這次檢測中,平均鋼板厚度*厚的品牌,旗艦車型攬勝也是這次檢測中鋼板厚度*厚的車型。
此外,在整體表現并不理想的日系車中,三菱歐藍德的數據尤其搶眼。1.65mm的平均參考值展現了這款SUV較強的適應能力,也突出了SUV車型鋼板厚的特點。
此次調查在提供數據的同時,給汽車生產商及消費者敲響了警鐘。盡管車身的整體剛性并不完全取決于鋼板的厚度,同時還受到車身結構設計以及所用材料的影響。但不得不說,鋼板厚度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。在同樣材質的鋼板下,鋼板厚度越厚,對沖擊力的抵抗就越強。而在材料方面,雖然輕量化技術可以提高車身剛性,但企業受制于成本壓力,目前尚無法在各車型區間大規模應用,我們的檢測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。
綜上所述,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結論,消費者通過鋼板厚度來判斷車身的**系數目前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。而在這方面,不僅是自主品牌車系的欠缺,日系車和部分歐美車系同樣應該進行反思。